杜宏的非典型职场人生

来源:洞庭人才 - 岳阳招聘求职 作者:洞庭人才网 浏览:1068 时间:2020-04-13

 

杜宏,“汽车之家”HRD。生于1981年,金牛座,就读于北大光华MBA。
    
2003年大学毕业到北京,在航天系统某研究院从事技术工作。此间利用业余时间为研究院机关做了三件事:制作外网保密记录程序软件、设计新网站、开发人力资源考评系统。
    
2006年偶然机会应聘泡泡网“总裁助理”职位,却被泡泡网/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告知希望他负责为公司新建人力资源部,虽觉得很意外,但杜宏第一直觉让他立马接受了这个机会。
    
2008年中,泡泡网、汽车之家与IT168、车168等网站一同被澳洲电信战略投资,并组建成立“盛拓传媒”。当时本只负责泡泡网HR的杜宏经过整合期给新管理团队留下的良好印象,成为新的近千人规模的互联网传媒集团的HRD。
    
2012年8月底,盛拓传媒将汽车和IT两条业务线拆分,变身两家独立公司。杜宏出任汽车之家HRD。
    
2013年12月,“汽车之家”在纽交所挂牌上市,迄今员工1300余人,市值逾30亿美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从2008年公司合并完成文化融合,到2012年盛拓传媒拆分,再到去年底汽车之家上市,最近三、四年间时间你领导的HR团队发生了哪些变化?

    变化主要有两块:一是HR为业务支持模式的变革,即比较全面的转型为HRBP的结构和模式;另一变化是战略思维的转型,即HR如何具备战略思维,与公司战略绑得更紧的思考多了很多。

    这两方面你的期望值是什么?

    我们定义了汽车之家BP的六大角色,我希望每个HR在BP模式中都能扮演好对应角色,并有一定的话语权。但话语权不是要来的,而是取决于HR 的能力和对业务部门真正的帮助得到认可。我期望让业务部门认可BP模式是真正能够帮助他们的,并且愿意让HR占据更多话语权。

    现在进行到了什么程度?

    目前HR与业务部门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,仍需要磨合。

    你的做事方式是怎样的?

    我把所有处理事情的方式归结为三点: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    我不是科班出身,当年之所以敢一口答应担任泡泡网HR团队负责人,是我认为所有事情都可以用这三条的方式处理,所以我觉得做HR背景不是很重要。
 
    我不激进,做事比较审慎和细致。我不会轻易下结论,尽可能全方位判断,找到问题的症结。

    做决策时你会犹豫吗?

    早年间确实在做决策前会考虑很久,现在越来越好,不过决策前多思考不是坏事。但只要决定了,就不犹豫,哪怕最后证明错了,都是值得付出的代价。我觉得决定前慎重,决定后尽量不要反复。

    通常你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?

    我是偏理性的那类人,所以做决策通常会用数据和事实做比对,用逻辑和分析支持判断。

    你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样的呢?
 
    第一,我是敢于授权的人,当我认定某项事情交由某位下属去做时,基本不会去干涉。我只负责把握大方向,具体执行完全放手。除非感觉大方向出了问题,才会介入。
 
    第二,我用逻辑说服人,而非直觉。当某件事情出了问题时,不是用感觉告诉你如何如何好或不好,一定是用事实和逻辑说明为什么这样,整个思考链条应该怎么样。

    第三,愿意做决断。当下属和我讨论问题时,我一定会让自己对这个问题有结论。这也是上海那年锻炼出来的。

    这样的性格特质更多受什么影响?

    稳重、细致的性格更多来自于家庭,比如我母亲是做档案工作的,对我有很多影响,从小就养成了细心的特质。我从小学起就当班干部,当了十几年,对我的组织能力起到很大作用,从小就不怯场。

    做决断不犹豫的性格,更多来自于工作。2008年毛遂自荐派驻上海工作,那一年我孤身漂在外,以前尽管也是HR的leader,但很多事情需要请示老板,而在上海时,很多事情必须自己决断。那一年对我的考验很大,做事决绝的态度、一旦决定就敢拍板的勇气,都是在那一年得到极大锻炼的。早年间我性格里分析型的成分居多,但自那以后,控制决断型的性格占了上风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三年多以前,有一次杜宏周末去公司加班,穿了一件胸前印有超大卡哇伊娃娃头像的卡通T恤。他将那张自拍照发在微博上:“周末我还有另一个身份,请叫我‘萌主’。”从此,“萌主”便成了他在公司的另一个身份。后来“萌主”一词成了网络流行语,杜宏一度觉得也很有可能出自他原创。

    你觉得你的性格特质适合做HR吗?另外,你怎么看HR成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些特质?

    首先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做事方式,HR也如此。

    其次,我相信大部分公司对HR的需求特质是求稳的,因为对人管理和合作的方式和对业务管理推动的方式是不同的。人是很复杂的,所以我觉得自己确实比较适合做人的工作。我不会轻易创业,我觉得自己不一定适合做企业的一把手,但挺适合做类似政委的二把手角色,有人在前面冲锋,我是为这些人提供缓冲带的人。我觉得做HR也应该具有这种特质。

    你看上去是个严肃的人,很少开玩笑,这会让你的下属感觉特别有压力吗?

    他们(下属)常常都叫我“萌主”,所以我不认为跟我工作他们会有压力。我是公私很分明的人,公事要公办,但私下也能和大家打成一片,没有距离和顾忌。

   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?

    这方面我想的比较清楚,希望在我45-50岁左右能转型为类似企业顾问或咨询师的角色,有能力去辅导帮助更多的企业或职场人。而在此之前,我必定需要不断积累提升更丰富的阅历、人脉和经验。我还有12-18年时间,此间我希望我能在帮助企业成功的道路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也发挥我在之前的沉淀。在未来合适的时机,也许我还有机会参与到2-3家企业关键的成长之路中,如果能获得其中1次以上的巨大成功,对我来讲是最值得感恩的结果。

    你很早就开始职业规划了吗?

    坦率讲,是工作了五、六年后,从2009年才开始的。在这之前,我只知道自己的擅长做哪几类事情,但没有清晰的规划。我觉得职业规划是需要积累的,尤其是对职场新人来讲,千万不要给自己下定论,但要选择一个范围,在这个范围里慢慢发掘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。

    你觉得给别人做规划靠谱吗?

    举个例子吧,我的一位大学同学,职业中期他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往行政方向发展还是走研究路线。我和他聊的同时帮他分析,分析他的经验、过去的积累以及他内心深处愿意接受的东西,当这些因素了解的比较丰富时,我发现其实是可以找到一条相对正确的路的。但这条路其实是他内心的东西,我帮他挖出来而已。

    现在我也会接到别人请我做职业规划的请求。但工作5年以下的人找我做规划,我只能凭他的兴趣帮他做规划;如果是5年以上的人,我会凭他的兴趣和他的积累来帮他找到自己的真实内心,我理解这是这类人的职业规划。

    也就是说,为别人做规划这件事,还是有可能的?

    我认为是有可能的。但最终选择其实是他自己,而不是我。我只能帮他梳理清楚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对现实准确的认知。就好像一只尘封已久的箱子,我可以帮他扫清箱子上面的那层灰,找到他手上到底有哪几把钥匙。但最终打开箱子的那个人,必须是他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未知的世界太大,人在里面容易迷失,因此要找准方向。
   

     你对自己很了解,也有清晰的职业路径,包括50岁以后干什么,不担心错过一些未知的精彩?
    
    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,未知世界太大了,如果不能很好的规划自己,找准自己的方向,容易迷失。从另一方面讲,虽然我有了目标和规划,但未来世界仍是未知的,只是当我有了方向后,在未知的世界更容易找出我想要的主干道。对我来说我选中的主干道之外的未知世界是生活的点缀,可以很好的锦上添花。但要是没有主干道,在未知世界的探索不踏实,偏离自己内心的风险也大很多。

    会不会有人这么想:你这么优秀,我先天不如你、后天经历不如你……不管怎么做也没可能超越你,我会绝望的。

   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,首先,我的经历很难复制,因为它不是一个正常职场人常规的经历。我的职场经历对我整个人生来说特别难得,但对别人来说,这段经历可能更像一段故事,很难复制。但同时我不认为我的经历会让下属难以企及。人生无常,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,我更多会跟他们讲:你看,像我这样奇特经历的人都能一步一步有收获,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机会,一定要珍惜把握。

    第二,我希望给别人创造更多成长的空间。幸运的是,我始终在一家成长迅速的公司工作,不断有新的机会产生,因此能看到很多空间。当然也会出现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发展空间,那么我也愿意鼓励这些人走出去。

    你觉得做为职场人,什么时候开始“悟”,是比较合适的时间?35岁算晚吗?

    35岁不算晚。我觉得能真的把职场的上下半场想通并且连接起来,正常“开悟”的关键年龄就是35岁左右。只是不太谦虚地说,我比一般人可能早熟一些,想得更早一点。有人说我是80后的年龄,70后的内心,其实我比较认同这个评价。

    你怎么看职场中勤奋、机会和贵人这三个因素?

    其实这三件事无论你遇上哪一件,都是可遇不可求的。我觉得贵人和机会出现的机率有幸运成分,但远比这两者重要的是:一旦机会和贵人来了,是否已经具备了能够把握住的能力和资源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勤奋。

    勤奋是可以练就的,但聪明是天生的。你同意吗?

    有点残酷,但我同意。我曾经有一个理论,一个人要在职场里成长,有三个关键因素:
 
    第一是职业素养,它能让你获得感召力并得到别人的认同;第二是专业能力,能解决对等的专业难题;第三是举一反三的领悟能力,也就是你所说的聪明。前两者能让你在职场存活下来,第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你在职场走多快、多远。

    领悟能力强的人就是这样,通过处理一件事,掌握了处理一类事情的能力。强弱的区别在于你总是能举一反一还是总是能举一反九。但是相对于勤奋而言,聪明通过后天锻炼去获得的难度大很多。

    聪明,或者说悟性,在你看来有没有方法练成?

    我觉得还是有,但是比较慢。

    我觉得可以用方法是:第一,你要学会反思,自己有没有去举一反三;第二,在你没有能力快速反应去完成这类事时,把这件事先写下来,不断回顾。举个例子:假如我的总结问题的能力不够强,那就每次都写下来,然后在纸上梳理,不断强化,当这种思路不断固化以后,你总结能力就提高了。

    这些方法也都需要勤奋,它一定不会很快,但通过勤奋可以让你变聪明。

    你认同“笨鸟先飞”吗?

    没有办法,“笨鸟”如果不飞的话,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。坦率讲,我不相信所有先飞的“笨鸟”都能飞到前面,十只先飞的,最终有一半飞在前面已经很不错了。但对“笨鸟”来说,没有其它办法,它只能飞。

    你过去的经历,更多是吸收和沉淀,现在你已经有能力帮助别人去成功了,这方面你怎么想的?

    这是我喜欢并且一定会去做的,只是帮助别人也需要机缘巧合。其实我的性格有点“好为人师”,这也是我未来想成为职场顾问或者培训师的内因之一。我还挺乐意分享我的观点的,如果被认为真的有帮助,可以说善莫大焉。再比如今天接受你的采访,也是将我的观点分享给更多人的机会,如果能对别人有一些帮助我会很开心和荣幸。